把握军事训练评估发展趋势

来源: 解放军报时间: 2024-12-12

  训练评估是对训练效果的评议和估量,是军事训练由经验式管理走向科学管理的重要支撑。信息化智能化时代,面对军事技术和作战需求的“双牵引”,训练评估的评估内容、组织方式、方法手段、结果生成等都在发生显著变化,应当把握发展趋势、理清建设思路,加速推进训练评估转型升级,更好地赋能先进战斗力建设。

  评估内容向机器智能拓展。当前,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发链式突破并迅速向军事领域拓展应用,武器装备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,“器”与“器”、“人”与“器”深度融合,作战体系由信息化向智能化加速演进。在传统训练过程中,只有人是存在进化能力和训练价值的主体要素,但在智能化作战体系中,智能化装备也具备学习能力和进化需求,能够通过训练提升智能水平,成为主要训练对象。训练形式不再是单纯的人训人,也包括人训练装备、装备自训练等多种方式,在人装同训、交互进化的智能化训练模式下,训练评估不但需要评议人的训练质量,更需要衡量机器进化、智能涌现的训练效果。这就要求将机器智能纳入评估内容,加强对初始设置能力、学习进化能力、训练形成能力的评估,全面衡量智能进化效果,引导控制作战体系向正确方向快速迭代;将关注末端向关注全方位全流程拓展,加强对智能体学习模式、训练支撑手段、组训程序方式等的评估,推动创新虚拟反复对抗、经验群体共享等练兵方式,达成训练模式与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高度一致;建立训练、作战、装备等部门与研发机构、生产厂家协同评估方式,科学切分职责界面,精准设计耦合关系,构建弹性可变、柔性组合的评估组织,灵活应对评估内容多变性和交叉性,系统推进作战体系智能进化,不断积累智能作战胜势。

  组织方式向虚实结合演进。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实践。信息化智能化条件下,战争将在全维空间展开,力量运用跨域铰链,作战行动级联耦合,作战概念加速迭代,军事训练的探索性、实验性特征更加鲜明。仅仅依靠实兵演训检验作战能力、评估训练效果,越来越难以满足复杂场景设定、对抗效果呈现、资源消耗控制等方面需求。这就要求训练评估的组织实施,要充分运用先进数字技术,创新虚实结合的评估方式,将物理空间的战场环境、兵力实体和军事活动,通过数据和模型映射到数字空间,战场环境“设出来”、兵力布势“造出来”、作战行动“推出来”,发展“模拟指挥练实兵行动”“实际指挥带模拟设备”“实兵行动加虚兵行动”等练兵形式,支撑基于未来作战需求的作战概念验证和训练效果评估;通过打造各层次各领域蓝军力量,基于统一时空、统一态势组织对抗训练,支持虚实兵力互感互抗评估,真实呈现体系对抗、联合作战、复杂博弈、对抗效果,支撑面向可能作战对手的战法检验和效能评估;通过打造数字平行战场,推动训练资源互联互通互操作,实现训练评估由“实兵+实装+实弹”到虚实按需组合、异地分布参训转变,支撑基于训练资源共享的高安全评估、低成本评估和可持续评估。

  方法手段向数智技术升级。拥有数据并不代表实现数智化。传统评估方法对训练数据的运用,更多关注给出评价结论,深度分析不够,部分数据甚至大部分数据价值没有进入评估结果。必须抓住数智技术赋能训练评估新机遇,创新发展数据无感收集、指标智能构建、结果智能生成、因果关系推断等方法手段,推动大模型全链路嵌入、智能算法成体系设计、分析方法可在线演进,实现训练评估全信息汇聚融合、全过程交互协作、全功能智能优化,提供更多揭示训练规律、训练指导规律的知识性评估产品。比如,使用人脸识别、姿势分析、行为监测等算法解析音视频数据,智能研判人员参训情况、有效训练时间、作战行动效果,支撑训练效益分析、短板弱项查找和方案计划调整;运用倍差法、工具变量法、合成控制法等因果推断方法,基于观测数据分析训练手段有效性,防止直觉判断误差、混杂因素干扰,盲目推广运用造成资源浪费;将训练质量作为产出,围绕弹药消耗、训练用时等选择关键投入,采取机器学习聚类算法划分训练效益类型,进行特征提取和细分比较,探索资源投入产出规律,辅助加强训练过程管理等。

  结果生成向敏捷响应发展。评估结果本质上是对训练活动的信息反馈。反馈越及时、适用、全面,支撑决策的作用就越强。传统的训练评估,是基于管理流程、依托训练活动的事后效果检验,具有较强的预设性、领域性和周期性,不利于对管理需求的敏捷应对。信息化智能化条件下,“需求牵引评估”理念将得到更好落实,通过融合广域分布的评估资源、构建多元协同的评估体系,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义评估功能、抽取评估模型,“即插即用”提供评估服务,显著增强评估活动灵活性,推动评估结果由预先制订需求向按需订阅生成发展;“互通互认共享”理念将得到深入推进,一方面通过构建纵向贯通、横向衔接的大数据汇聚融合体系,打通技术壁垒,实现一体治理融合,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数据管理权限,建立评估结果反馈、问题清单管理、经验教训推送等配套机制,推动评估结果由单一领域运用向全域释放价值发展;“实时支撑决策”理念将得到不断发展,通过智能技术加强高密度信息处理、高动态实时决策、高水平自主控制,提升复杂场景、异构态势、动态信息的敏捷感知能力,不断提高监控性评估产品的实时性和预测性评估产品的精准性,辅助预警训练风险、预期可能质效,推动评估结果由事后问效向事中监控、事前预测发展。(王伟超 程 果 侯春牧)

责任编辑: 周文婧